【品橙旅游】日前,中國中免披露2023年上半年度業績快報: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58.58億元,同比增長29.6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8.64億元,同比下降1.87%。
?
實際上,中國中免的業績從未讓人失望過,即便是在疫情三年期間,也是一路高歌猛進。中國中免營收由疫情前(2019年)的486.15億元到疫情結束時(2022年)的544.33億元,也曾一度高達(2021年)676.76億元。中國中免的高營收和高利潤得益于特許經營的免稅業務以及海南的特殊地緣優勢,總之這是政策所帶來的獨一無二的優勢,是任何旅游業態所無法匹敵的。
也正是基于這些獨特的政策優勢,中國中免作為A股旅游領域的龍頭,從上市至今,對旅游行業的發展起著風向標的作用。如今,中國中免股價卻塌方式下跌,已經處于擱淺狀態,該如何肩負起國內旅游復蘇的大任,進而推動中國旅游業的發展呢?正考驗著中國中免的智慧。
塌方式下跌的市值
從2020年到現在,中國中免的業績也曾一度創新歷史新高,股價也水漲船高。中國中免股價一度瘋漲,最高到達401.26元/股,市值超8000億元。
圖:中國中免A股和H股股價走勢
隨著國內疫情的結束,中國中免跌下神壇。截至7月11日收盤,中國中免A股股價為115.87元/股,市值僅為2397億元,尚不足高峰時期的三成,股價距離此前歷史高點已經跌去70%,此前的炒作嚴重透支了中國中免的成長空間,造就了非理性上漲和過分高估的估值。
也是在疫情期間(2022年),中國中免在港交所上市,成為極少數實現“A+H”股上市的旅游上市公司。中國中免H股也曾達到280港元/股的高值,市值近6000億港元。如今,中國中免H股股價為110.60港元/股,市值僅為2288億港元,約為高峰時期的四成。
如今潮水退去,中國中免的股價開始回歸理性。按照此種趨勢,中國中免的股價回歸到疫情前似乎是指日可待。除了中國中免市值塌方式下降外,此前甚囂塵上的免稅概念股們又怎樣了呢?
裸泳的免稅股們
與中國中免的表現截然不同的是,新晉或正在籌劃運作的免稅股們早在熱度消退后,就被市場的理性拍在岸上,并沒有折騰多久。
圖:王府井股價走勢
2020年6月,王府井成為第八家持有免稅牌照的公司,王府井的股價也曾一度高達歷史高值74.12元/股,市值更是一度從僅百億元,一躍突破500億元。相較于此前平均11-12元/股的股價而言,王府井可謂一步登天。但在當年第四季度,隨著免稅概念股熱度的消退,王府井的股價被腰斬,并逐步回落到20元/股左右。
圖:海汽集團股價走勢
同樣,受惠于子公司海免持有免稅牌照的影響,海汽集團股價也由10.68元/股一度上漲至68.22元/股,市值也達曾一度突破200億元。但從2019年11月,海汽集團被注入到海南旅投起,至今已經歷經漫長的三年半時間,海汽集團間接擁有免稅牌照進入攻堅階段。海汽集團的股價也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走勢,如今基本穩定在20元/股左右,與此前的6-7元/股的價格相比,已經翻了三倍。
實際上,與疫情之前相比,不論是王府井還是海汽集團,其營收規模均出現大幅下降。但如今市值卻成倍增加。自然是少不了免稅牌照對王府井和海汽集團的加持,導致市場對王府井和海汽集團潛力的有效買單。如此看來,直接擁有免稅牌照和間接擁有免稅牌照的合理市場空間,或許是市值實現1-2倍的增值。另外,值得關注的,隨著海南全島封關運作的推進,將可能導致免稅牌照的功效被大打折扣。這對免稅上市公司而言,其市值或將又面臨新的挑戰。
被淹沒的免稅概念股們
除了這些直接或間接擁有“特權”的免稅股們,還存在相當數量的免稅概念股們,僅在王府井喜提免稅牌照之際,就相繼有11家上市公司發布申請免稅牌照相關公告,一時間免稅概念股名聲大噪。
圖:凱撒旅業股價走勢
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凱撒旅業涉足免稅領域,先是與中出服合資組建天津中免,布局天津免稅市場;其次成立海南免稅集團,并出資購買江蘇中免股權;再將注冊地變更為三亞,加快布局海南免稅市場。
在2019至今,凱撒旅業的股價經歷倒V字形變化,在疫情結束后,直接被打回原形。如今,凱撒旅業的股價不足5元/股,甚至低于其涉足免稅領域之前。
談及凱撒旅業自然少不了眾信旅游。2020年2月,眾信旅游曾與中國中免達成合作,通過聯合投資免稅店、旅游購物零售門店等方式,共同開發境內外旅游零售市場。但至今相關進度尚不明朗,對此眾信旅游股價受到免稅方面的波動較小。
至于此前一眾鬧著要申請免稅牌照的零售上市公司們,如南寧百貨、百聯股份、鄂武商A、嶺南控股、大商股份等,早在熱度消退后,只能繼續賣力吆喝老本行了。
追根溯源,隨著國內疫情結束,海南跨省客流的逐步恢復,出入境游的逐步開放,應該是朝著有利于旅游零售行業市場規模擴張的方向發展。從深層來看,旅游市場與免稅股市走勢是一致的。雖然國內疫情結束,但國內旅游消費并未能及時跟上來。同時,出入境的開放一定程度上恢復了海外免稅的消費渠道,打破了中國中免在短期內壟斷型銷售渠道,進而導致“免稅茅”利潤遠不及預期。
其實,這不只是中國中免所面臨的困境,更是當下中國免稅市場大環境所面臨的挑戰。(品橙旅游梁青)
轉載請注明:品橙旅游 » 中國中免跌超6000億元,免稅市場何時見底?